22 / 05 / 30
德国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在轮下》中校长告诫汉斯:“千万别松懈,要不然就会滚到车轮下面去的。”
主人公汉斯出生于一个小城的普通家庭,他集天赋和勤奋于一身,自幼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上勤奋刻苦。他是父亲、老师和村里人的骄傲,最终不负众望,以第二名的成绩被选送到神学院学习。后遇到了性格叛逆、无视功名的好友海尔涅,后来他身心健康俱损,成绩一落千丈,无法继续学业,被迫退学做了一名钳工,最终溺水而亡。
2002年我本科毕业,拼尽了全力,最终从轮上跌落了下来。
还在村里联办初中上学的我,第一次中考没参加,直接在初三又读了一年,当时有很多学生如我一们都会在初三再读一年。
那时的我对未来一片迷茫,唯有学习是我最大的爱好。跟汉斯一样,没有朋友没有爱好,一心扑在了学业上。早上5:00左右,我都在车棚改造的宿舍里,小心翼翼地起床,生怕弄醒了其他人,然后独自在教室放声朗读。夜深人静时,只有我一人还坐在教室里刷题,校长每次都要亲自来喊我休息。
第一次联考,成绩就开挂了一般,全镇第一,比第二名还高出了三十几分,英语、物理、化学基本满分,作文竞赛一等奖,此外还专门学习美术,准备美术专业的考试。中考时,考上了美术中专,但因文化成绩过高,被重点中学先行录取了。
上了重点高中,强手如林,感觉自己就快滚到车轮下面去了,于是更加奋发努力、奋起直追,最后一次市联考政治考了142分,全市第一,市联考的班的排名也进入了前十,感觉上名校没有问题了,结果高考成绩出来,数学失利108分,政治不及格89分,唯有语文考了高分128分,至今我还是怀疑政治的分数是否有问题?毕竟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
自己又滚到车轮下面去了,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拿起来准备撕掉,被父亲一把夺了下来。父亲送我到大学里去,我跟父亲说,我不想念了。父亲不同意。
到大学荒废了一个月后,又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做了班长、团支书,学校学术期刊的编辑,有自己的办公室、电脑、办公电话、手下还有两名工作人员。很多老师、教授们都和我是好朋友,后来又自办公司,搞得如火如荼、风生水起,同时参加了很多电脑比赛,都是第一名,成为学校的“名人”,最鼎盛的时期,连电视台都播出了我的专访,感觉又回到了轮上。
好景不长,面临毕业,师范类毕业生政策的原因,让我失去了这一切,在上海游荡了大半年,又回到了盐城半年,最终被教育局召回,做了一名普通的老师,又从高速运转的车轮上被无情地甩了下来。
做了几年老师,迅速地调整好自己,带的学生非常给力,所带班级成绩、纪律一直是全校最好的,参加论文比赛一等奖,被邀请到现场领奖交流,编进公开出版的教育文集里;参加比赛,屡次获奖,享受了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被政府嘉奖,被评为教育能手。后又被选调进了县城新的学校,一直被委以重用。感觉自己又一次随着高速运转轮子一起高速运转着。
意外换了个校长,即“入冷宫”“穿小鞋”,职称几次人为受阻,后来自己豁出去了才争取到一次公平地对待的机会,评上了高级,现在又恢复到了安安静静的轮下,我已经开始学会适应轮下普通平凡的生活了。
人生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轮子,我拼尽了全力,依然平凡而卑微,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人的宿命,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可以一直随着轮子一起高速运转。
我平凡而卑微,但学生们却一直是我重要的精神支柱,正因为有了他们,我平凡而卑微的工作中,才有了更多的快乐和意义。我也一直宣扬,如果你在教室里感觉不舒服,不想学习,完全可以自由选择一条自己的路,哪怕出去打工,做生意,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尝试,老师一定尊重你们的选择。
结果长期强化这一认识的效果,是大家都没有选择离开,哪怕在教室里听不懂的,打瞌睡的,也依然坚持着,直接导致我们班人数一直是全校最多的,一个也没有少,还增加了几位,说是慕名而来,让人不好拒绝。而同时其他各班或多或少了走了不少学生,也可能是在他们这样年纪里,逆反吧?
可能大部分学生认为我是在激将他们,扪心自问,真的没有,人生不是只有高考一条路可以走,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你感到极大的不快乐,甚至是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你真的没有必要坚持。
再读黑塞《在轮下》,恍如隔世,虽然小说的背景发生在1890年左右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学校教育让人遵循宗教的教义,让学生学习刻板的神学理论,不再注重人性的自由发展。谁不依照这种准则和规范做事,就会被排除在外,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时至今日,我们教育大环境依然如此,都是硬逼孩子们都要在轮上跟随着一起高速地运转,一旦跌落就得粉身碎骨,这也正是很多孩子心理不健康,患上心理疾病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所在,即使这样,父母是孩子们的最后一道防线,成年人的压力不应该转嫁到孩子们的身上,哪怕孩子不优秀,不出色也不能求全责备,要知道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这时候家庭给予足够的关怀和温暖,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就得到了保证。
陈道明曾经在一次现场评论说过:“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在轮下》的第二主人公海尔涅也说过:“简直是赤裸裸的奴役,你根本不喜欢这些功课,也不是自觉自愿地去做这些功课,而纯粹只是出于恐惧,害怕老师或者你的父亲,这样学习,就算得了第一第二又怎样?”在海尔涅的影响下,汉斯变了。他对海尔涅说:“我宁愿成为最后一名,也不愿失去你的友谊。”
海尔涅的叛逆和勇敢来源于他母亲的包容和呵护。他的母亲出生于教养良好的中产家庭,能够包容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了海尔涅的不凡见识,对诗歌和艺术的热爱,和对世俗标准、功名利禄的蔑视。
书中描写:“他们两人的友谊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在海尔涅看来是一种乐趣和奢侈品,一种享受,或是一种随心所欲的事。但在汉斯看来,它一会儿是值得骄傲的珍宝,一会儿却又是个巨大的、不堪承受的负担。”
汉斯已经无法集中精力,无法再学习任何东西,身体也越来越差。可老师并不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也不在意他的心灵,他们只是一味地责备汉斯,觉得他“堕落”。
这简直就是当今我们学校发生情景的逼真再现。
汉斯走了,葬礼让他又一次成了“名人”。汉斯的葬礼上,老师、校长、还有牧师又重新出现了。牧师说:“他本来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大人物的。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孩子,运气却这么差,真是让人惋惜啊!”
而在大家的窃窃私语中,鞋匠却说:“把孩子逼到这步田地,他们也有份儿。”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汉斯蹭掉了脚上的胶鞋,两条腿在温暖的水中荡悠。他探头望了望身边的水桶,钓上来的鱼儿在里面游着,不时发出扑通的水花声。真漂亮啊它们!只要一动,鱼鳞和鱼鳍就会发出白的、棕的、绿的、银的、黄的、青的各色光,绚丽夺目。”
这是汉斯最喜欢做的事,也是小说《在轮下》让感觉轻松愉悦一段文字,少年的天性纯真的幸福快乐溢于言表、跃然纸上,多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孩子们可以不被他人压迫,而自由自在地享受属于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很喜欢美国作家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的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正在努力地找回自己,朋友,你呢?
大多数人都在轮下平凡而卑微,但我们可以选择快乐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