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05 / 26

世上最毒的话莫过于“我是为你好”

“我是为你好!你还年轻,后面有的是机会。”领导语重心长地让我放弃本该属于我的荣誉表彰,我一时竟无法反驳,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不好争辩,毕竟领导的出发点是“为我好”,而且说我年轻,前途无量,说要好好培养我,所以这可能是想进一步地考察我。

我阿Q式的精神又胜利了一回!

学习、工作、生活中,当我们刚要表达愤怒时,总会有一个声音对我说:“我是为你好!”响亮而又不容置疑!

高中时,班主任对我说:“我是为你好!”让我放弃了南大计算机专业的大专志愿,那可是我唯一的一次可以文科生的身份去报考自己最喜欢专业的机会,最后我还是上了师范本科专业,毕业时连出去工作的机会都被一纸公文给限制了,户口、就业报到证全部被强制地返回了原籍,说是不能让人才外流。

再后来,竟然听到那是南大最后一次招收计算机专科生,当年的专科生全部加念一年,直接升本,毕业时以南大计算机专业本科的身份毕业。参加工作后,才明白班主任是不想浪费我的本科名额,只因学校要考核发奖金!

在生活中,“我是为你好!”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高中时,父母特别害怕孩子谈恋爱,让子女一心放在学习,有苗头也立刻扼杀在萌芽中,毕竟“我是为你好!”大学时,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谈,都是假的”;到了工作后,工作压力大了,圈子小了,不想谈了,一回到家就被责备:“都多大的人了,到现在都不谈恋爱。”“不谈恋爱,别回家了!”你推说没时间吧,他们就亲自上阵,帮子女参加各种相亲约会。这就是中国式的父母,为子女的婚姻是操碎了心。

无论是父母、亲友还是领导、同事,总会有人以“我是为你好!”来让你放弃自我,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无情地对你实行暴风骤雨式的立体打击,他们要的就是让你失去自我的判断,做他们经验或者隐藏目的实施者,而且还必须对他感恩戴德,因为出发点都“我是为你好!”并且以爱之名进行强制执行。

加拿大心理学家梅尔勒·塞恩说:“爱并不是谁为谁牺牲,谁为谁做什么,一旦爱变成这样,这就不是爱。”那到底什么样的才是真爱的呢?他这样定义爱:“爱一个人就是指帮助他回到自己,使他更是他自己。”真正的爱,是让人做自己!而非成为他人经验的复制品,更不是丧失自我,听从摆布。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越亲密的人越容易发生这种“我是为你好”的情感操控,父母、夫妻、师长……他们都有极大的可能去利用这种亲密关系去左右你的人生。美国心理学家在《情感操纵》一书中这样正义:“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操纵(Coercive Control )是指以情感为武器支配和胁迫他人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

处在被情感操纵关系中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沐浴在爱的海洋里,尽管他们好像受到过威胁、惩罚、孤立,甚至遭受到身体暴力,却依然能感受到情感带来的温暖体验。但久而久之受害者的自主性独立性逐渐丢失,幸福感也会逐渐降低,最终感觉自己生活在恐惧中,被亲密关系的人拿着道德的大棒不断进行肉体和心灵的打压。甚至经常怀疑自我,严重的人会患上心理疾病,一辈子都难以治愈。

父母子女的关系是情感操纵的重灾区,特别是中国式家长的控制欲。“棍棒出孝子!”我打你了,“我是为你好”;我骂你了,“我是为你好”。我不让你谈恋爱,“我是为你好”;我让你谈恋爱,“我是为你好”……以关心和爱为名,随意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张罗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把孩子是否“听话”作为道德评判的唯一标准,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我们不是因为气昏了头而口出恶言,而是为了操纵、支配对方,想让对方遵从自己的期望,创造并利用了名为‘愤怒’的情感。”

也希望我们自己不要成为那个毁了别人一生的情感操纵者,不要轻言“我是为你好”,也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谓的付出和牺牲,本来就只是自己的内心需要与满足,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而已!

其实在很多时候,纵然你顺从操纵者的心意,让自己在委屈、苦恼中度日,也难以获得对方真正的认同。

那么受害人如何改变这种被操控的现象呢?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医生哈丽雅特•B•布瑞克所著《操纵心理学》给出了答案:缓兵之计、勤练话术、钝化焦虑、有勇气揭露操纵事实、锻炼妥协和协商技巧、冷静的力量以及对时间有耐心……这里列出了书中的一些关键篇章要点,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阅读,提升自我能力!

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修行,这是一条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路。悲喜交集,没有对错,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也只有自己选择的,才不会后悔!

当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时,只愿你能勇敢起来,揭露“我是为你好”的真相,及早地摆脱被操纵的命运,夺回自己人生的主导权!做一生真正的自己!

Powered by Gr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