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05 / 13

从西湖柳树看某些中国式领导的审美

今天杭州西湖柳树被移栽上了热搜,断桥垂柳一夜之间变成了断桥月季,引起了民怨沸腾,景区官方回应称:沿湖柳树由于生长在悬铃木树冠下,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部分存在安全隐患。不过这次好像不行了,市民们根本不答应,景区又换成了几颗新的小柳树,结果舆论还是不肯罢休,只好答应采购跟原来一般大小的柳树重新栽种,景区负责人也出面道歉,可怜那些老柳树,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被几个没有文化没有审美的小领导为了点工程私利就给活活弄死了。可悲可叹,可笑之极!

想想自己的身边也都是这样的人,几年前操场池塘边的好多棵婀娜多姿的柳树也遭遇了同样的黑手,无论是上学时,还是工作后,每当在校园里看到这些婀娜多姿的垂柳总要多看两眼,她们或弯弯曲曲,或横陈水面,或垂条拂面……再加上那座小桥和池塘里的睡莲,成就了一幅“烟柳画桥”的美好画卷。

面对这些陪伴着我上学,也陪伴着我工作,给了我灵魂美妙慰藉的柳树们即将被杀戮时,我也奋力争取过抗争过……唉,人微言轻,无人理会,不过某领导也回应了大家的疑惑:那几棵柳树长的弯弯曲曲的,老态龙钟,特别难看,影响学校形象,后面会把他们都换成整齐笔直的玉兰。果然几天工夫,那些长了七八十年的老柳树,一会儿就没了踪影,只剩下一些被锯成一段段的木头。虽然很是不舍,奈何自己能力不足以保护她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被人分尸,写到这,感觉自己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人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树也依然。

不过随即发生的一件事,却救了仅有的几棵老柳树。负责伐树的临时工老陈在砍完几棵树后就病倒了,而且病的不轻,一病不起,老陈怀疑是自己砍了那几棵老柳树的原因。莫言就曾经写过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故乡往事:成精的老树》记叙的也是因为砍了老树,结果出了一个大事故,死了五个人,其余的人全部受伤,最轻的也是断腿。老柳树成精的迷信在我们当地也非常盛行,老陈私下跟我们念叨,再也不会去砍柳树了,哪怕工作不要也不会去砍,还请当地的阴阳先生帮忙出谋划策,最后化险为夷,身体竟然痊愈了。平时就很迷信的某领导一听说此事,当即拍板,就此作罢,就连横挡在大路中间的那棵老柳树也纹丝未动,不少汽车路过此狭窄处,经常会发生磕碰,后来索性汽车都不敢从这里开了,我有几次走过此处,看见她迎风招展,摆手弄姿,好像在说“你能拿我怎么样啊”,一时感觉她特别嚣张霸道,更庆幸某领导和老陈都迷信,才让这棵老柳树得以保全下来!

某领导的迷信那是登峰造极,借校园升级改造之名,特意请了听说是业界甚是有名的风水先生,专程来学校布局设计,把一处师生们下课都会去走走看看的美妙园林景观给全部拆毁,硬生生的弄一个特大的水面圆镜放在中间,一看这就是那种标准的所谓“天圆地方”阴阳平衡、动静互补的风水设计造型,后面还摆上了造型的山水,寓意靠山,说来也巧,这几块石头组成的形状,特别像古代的官帽,老师们都私下称之为“官帽石”。唉,可叹的是我虽然从不迷信,但自从有了这个“天圆地方”景致和“官帽石”,不得不说某领导在官场上混得是风生水起,甚是有春风得意的感觉。

新华社发过一篇评论文章叫着《领导干部要提升“美学素养"》,其中有这样的表述 在美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今天,领导干部确需学一点“美学”,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与审美水准。

迈步欧美城镇,人们经常会为“城市之美”所震撼,一尊雕塑、一座报亭、一个花坛,往往都展现出设计之美、细节之美。今天,我们很多城市在建设和治理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美,楼宇建设更加注重美观,城市设计更加注重听取美学专业人士的意见,城市更加注重色彩色调的和谐,等等,这些,都是“美”越来越受重视的表现。但人们也经常看到,有的城市建筑或者“傻大笨粗”,或者“新奇怪特”,有的城市花了很大工夫出新,但由于缺乏设计,不是土里土气,就是花花绿绿,缺乏审美设计;店招整治本来是好事,但一些地方选出来的店招格式往往让人不敢恭维,甚至哭笑不得。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城市的管理者、决策者在美学素养和审美水位方面还比较“初级”“原始”,决策拍板选出来的方案往往缺乏审美考量。

当然,美既有客观性又有一定的主观性。领导干部觉得美的东西,公众可能未必觉得美。美还有一定地域性和时代性,一个地方一个时代觉得美的东西,下一个地方、下一个时代未必觉得美。这启示我们,决策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审美水准固然重要,但建立一种机制,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评判美不美同样重要。设若决策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不仅自己懂审美、会审美,而且还有一双听得进专业人士评判、建议的耳朵,能够尊重大多数人的选择又听得进少数人的不同意见,综合起来科学决策,那么,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将变得越来越美。

但很多时候,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地方,这些都很难做到。不过今天的事发生在杭州,审美意识的巨大偏差,让民众的维权意识立即被唤醒,感谢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们为保护西湖柳树做出的努力!我也非常难过没有能力保护一直陪伴我学习工作的那些老柳树们!“真的对不起!”

一草一木总关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西湖杨柳风流绝,满楼青春看赠别。”“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些文人墨客笔下耳熟能详的诗词,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成为了杭州西湖永远的文化记忆,也使得保护传统审美文化、保护老树成为我们普通民众印刻在骨子里的责任。

Powered by Gr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