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07 / 05
回来的路上,开着车,听着音乐,有那么一瞬,突来的悲伤涌上了心头,三年了,我们“毕业了么”?
遥想三年前,“入学”的场景,历历在目,我们几人端坐于小教室中,聆听着仁甫老师对工作室未来三年的目标和计划、规划和安排。
不敢想象,名气这么大的专家竟然就在自己的眼前,而且现在是官方指定的导师,瞬间感觉未来一片光明,同时也有自己是否能胜任仁甫老师学生的隐忧。
三年来,工作室里的小伙伴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些人在职务上得到了提拔重用,有些人在学术上获得了很大进步!而我却止步在原地……现在有些事不敢回想,更不堪回首。
仁甫老师理解着我的”不堪“,没有任何的不满与责怪,还尽可能的利用一些机会帮助我。现在想来,这些机会于我来说,最是难能可贵,就是在雪中送炭。
而这些机会成就了我自己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领域的“高峰”,还清晰的记得那一次是在大丰中学的课堂上,执教《散文阅读中的物象》,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生成语文”领域的尝试和探索,那时我也惊讶于自己在课堂上表现,从紧张到放松,也有了那一丝“灵动”的感觉!我竟可以“随意应对”课堂上那些学生的“意外答案”,“收放自如”,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生成”的那一张张思维导图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还留有印象。第一次站在这全市公开教学的课堂上,我竟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游刃有余”的。
仁甫老师一直在现场认真听课记载,不时投来鼓励的目光,给了我很大信心。评课环节结束后,仁甫老师私下对我说,“你这才是名符其实的生成语文示范课,你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也能上出这种感觉来,说明你对生成语文的理解很到位了”。我很开心。
还有个小插曲,当时听说同是语文名师的奚校长也要来听我的课,我就特意设置了一个关于奚校长植树的真实情境,连续一个星期绞尽脑汁,搜索资源,最后还是从丰中校园里满园的红叶石楠中得到的灵感,感觉还蛮有诗意的,当时帮助我一起备课磨课的崇俊主任也充分认可。可惜后来奚校长因为公务,没有在现场,不过仁甫老师还特意将这个诗意的设计传达给了奚校长,也算是将这个遗憾给补上了。
最有成就感的还是在新丰中学执教的那一堂《与妻书》,面对满座南通、盐城两地的名师们,我还是有点小紧张的,刚开始感觉话都说不利索,不过很快我就进入《与妻书》的课堂情境中,与学生们一起在课堂上,通过文本品读,向先烈致敬。
说起与《与妻书》的缘分,还是来自于几年前到访林觉民故居,第一次是全国知名信奥教练的董永建老师带着我们一行去参观的,当时由向导带着,走马观花,作为语文老师觉得不过瘾,几天后又带着儿子重返故居,怀着对林觉民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反反复复,仔仔细细的看过故居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处场所,当时就想着,一定要上一篇《与妻书》的公开课,未曾想两年后机会就真的来了。
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正好也是基于林觉民故居的现实部分,也是真心想和学生们一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崇敬之情化为现实的行动,发动大家一起帮忙改造《与妻书》展厅,还准备着把课堂上讨论的结果反馈给故居管委会。
不太利索的导入,随着文本研读的深入,我、学生还有满座的老师们都被《与妻书》的文字感动着,满含对烈士的深情,现场的好几位老师和学生用纸巾擦拭着眼泪,我也几度哽咽……
学生们也非常积极地主动去朗读文本,分析情感,各抒己见,后来无论板书还是问题的答案,全都由学生们自己完成,比我预设的更好,我也很大胆地采用了那些看似幼稚却是学生们真实认知的回答,一切完全超出了预期。
课后仁甫老师也很感动,“很好,这就是真正的语文生成课堂”,他让我着手把课堂实录尽快整理出来,并亲自帮我写了课堂点评,最后由他推荐发表在了《中学语文》杂志上。
为了这节课,一直帮我协调最好的班级、还负责拍照的施信忠主任也非常认可我那天的表现,直到今天他与我见面也都会谈到这节课,能在这样的场合成功地上一节《与妻书》的公开课,真是三生有幸!今年又带到高一,再上到这节课时,全然没有了当初那样的感觉,但同时却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好多老师的信息,希望我能提供《与妻书》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我也是有求必应,他们大多是从《中学语文》杂志和其他媒体知道了我和我上的这堂《与妻书》公开课,这可能就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高的成就感吧!
前几天,仁甫老师带着我们到访无锡天一中学,参加无锡-盐城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遇见了语文教育界真正的大咖们,大家都直言不讳,开心畅谈,我要特别感谢无锡教科院的张院长,他纠正了我的“踽踽独行”,不仅是用词不准,更是不符合事实!有那么一瞬间,醍醐灌顶,“顿”感开悟!
我是“顿”感开悟,而仁甫老师是真正的钝感开悟!好多人许多事……瞬间理解了这一切!
回来的路上,认真拜读了仁甫老师的新书《古诗文的灵动教法》的序言部分,说是序言,更像是自传心得。回想我自己这一路走来,就有了好多想说的话,我把这些话都写在了书上,并和仁甫老师作了汇报交流,得到了他中肯的回复!
一切才刚刚开始,却被告知这次是”结束“,仁甫老师说:“恭喜你们,毕业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新的开始呢?
知行合一,行者方能致远,希望能继续追随仁甫老师的脚步,行走在路上……